摘要:十九大以后,社会又出现了大干快上的期待。 ...
当然,落实到一个地区,又会有所侧重,关键在于把握好‘度。
第一,加快打破行政性垄断,着力降低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资五大基础性成本。深化改革任重道远,需要从长计议,形成正确的目标、机制、战略和策略。
住宅用地比重长期严重偏低。在金融市场推动更多鼓励支撑实体经济、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准入和竞争。但在现有税制且财政收支压力大的情况下,实际上能够减的空间并不大。如果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能够正常推进,将会出现若干3 000万、5 000万乃至更多人口的大都市圈。制造业投资的成本一直受到市场关注。
6、地方政府的角色转变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地方竞争机制,首先要解决发展的目标、评价和激励体系问题。如果人为推高增长速度,但增长质量不行,如效率低、风险大,本币汇率就会下行,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增速减缓,甚至负增长。而在华留学生人数仅为21万人。
一、中美综合国力差距的本质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我国综合国力许多指标远远落后于美国,但在很多领域也进步迅速,令美国倍感压力。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据《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数据,2016年我国学者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为42.6万篇,比我国统计的SCI论文数量高出近10.2万篇,而美国学者同期发表的学术论文为40.9万篇。本文发表于《科技中国》杂志2018 年9月第9期。18人均GDP:美国是我国的 6.8倍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8836美元,美国人均GDP为60014.9美元,美国人均GDP为我国的6.8倍,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中仅列第70位。
2016年,美国生物与医学论文占自然科学论文的比重为61.6%,居全球第4位,而我国该数据为39.2%,居全球第37位。16劳动生产率:美国约是我国的12倍 世界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从2000年的2023美元跃升至8253美元,而美国的劳动增长率2000年就已达到81316美元,2017年已突破10万美元大关,为101101美元,美国劳动生产率约为我国的12倍。
按照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76亿美元,占GDP的0.95%。中美高科技产品出口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产业转移政策造成的,美国注重设计研发与销售,而把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及其他国家。35知识产权进口:美国是我国的1.7倍 2017年知识产权进口费用排名中,我国次于美国排名第4位,爱尔兰排名第1。若我国GDP增速以6.9%的速度保持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将在12年左右,即2029年超越美国。
而根据中美联合统计组的测算,美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明显被高估20%,实际上只有2600多亿美元。6居民储蓄率:我国是美国的2.5倍 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居民储蓄率始终保持世界前列,但自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但仍高于美国,而美国商务部公布2017年其居民储蓄率约为3.1%,可见我国居民储蓄率是美国的2.5倍。其次,在人才经费方面,美国人均教育经费是我国的8倍,提高教育经费也是未来我国提高人才水平的重要措施。可见,美国科技发展方向重生物,中国重信息。
32研发重点:美国重生物、我国重信息 2005至2014年,美国卫生部的研发经费占联邦民用研发经费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另从美国发布《国家创新报告》《先进制造业国家计划》《生物经济蓝图》《可信网络空间》等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报告分析,美国研发经费重点是健康、科学和太空等领域。2017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5岁,同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9岁,美国人均预期寿命比中国多2.5岁。
25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比我国多6家 2018《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数据显示,我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11年增长,达到了120家,美国共126家企业上榜,美国企业比我国多6家。39接收留学生:美国是我国的5.2倍 《2017年门户开放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最受留学生青睐的国家,2017年全球留学生总数为460万人,赴美留学人数超110万,预计24%的国际留学生把美国选为留学目的国。
四、中美教育竞争力差距巨大、短期难以赶上 美国顶尖科学家数量是我国的近9倍,在人才方面,我国短期内难以超越美国。致使中美贸易不平衡也是美国产业转移政策造成的。8人均预期寿命:美国比我国多2.5岁 自1981年以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保障措施的完善,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长了8.6岁。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还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国永远无法超越美国,甚至认为100年也无法超越美国,但也更是缺乏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作者:由雷、尹志欣、朱姝、王宏广。
13军费开支:美国是我国的4倍 2017年中国军费开支为150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美国为6208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是中国的4.12倍。12博物馆和图书馆:美国是我国的5.4倍 资料显示,美国现有16700座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16968座,平均不到1.8万人就有一座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
戈登的观点是,大萧条和二战本身就是时均产出提高的原因。另一方面受教育水平的绝对程度提升也在放缓,这个趋势甚至从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了。
《美国增长的起落》对摩尔定律的观点令人深思:摩尔定律的失效并非源于技术瓶颈,而是因为计算机行业消费需求的制约。增长理论赶紧补锅,试图将创新与技术进步本身纳入体系,像投资一样成为一个内生变量,代表性的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将技术进步作为一种可通过投资产生的生产要素,与别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的区别在于,技术创新和进步是边际收益递增而非递减的,具有溢出效应(spillover)。
《美国增长的起落》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例外,刚刚出版就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和2016年彭博社最佳图书,同时赢得了《经济学人》、《纽约客》和《金融时报》苛刻书评人的青眼。经济史上几个著名的悲观预言者,从马尔萨斯到罗马俱乐部,预言经济增长的极限和长期的衰落,似乎都遭到了喜闻乐见的失败。去工业化是劳动参与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工作岗位的永久流失使一部分工人永远难以回到劳动体系中,沦为靠社会福利维持生活。然而,超级英雄拒绝签署服务合同,创新不可预测不可定制,比较容易观测的是长期增长的另外两个传统的平缓动力:人口自然增长和储蓄率。
摩尔定律以指数增长的速度,为信息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债务危机不仅可以让新产业的幼苗毁于一旦,比如2000-2001年间刺破债务泡沫引发的第一次互联网产业崩溃,还会把可以让创新深化的未来资源提前消耗殆尽。
戈登还提出了两个发人深省的事实观察: 第一个是所谓的大跨越之谜。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在1965年-1975年间提出的创新速度规律:同样价格的集成电路,晶体管密度或者计算性能每18-24个月提高一倍。
从凯恩斯以降,现代宏观经济学提供过无数救世良方,不过一旦说到长期增长,故事就变得十分呆板。(苹果的第一款成熟主流机型Iphone 4 在2010年首次推出)。
第二是GDP数字的统计改进,使1870-1970年的增长数据被相对低估了,所以过去的真实增长率其实更高。《美国货币史》(弗里德曼和施瓦茨)是一本了不起的深刻著作,但你如果并非经济学研究生又指望用它度过飞机上局促的三个小时,就难免昏昏欲睡。所以经过修正之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带来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可能比目前纸面显示的更大。《美国增长的起落》的数据表明,1870年是现代世界启动高速增长的起点,增长峰值时段是1920到1970年的半个世纪。
如果你想从一个美国居民,尤其是中产阶级的角度经历150年前、100年前和50年前的衣食住行与娱乐,以及消费生活背后咯咯作响的社会生产机器,这本书应是无二之选。这个结论何其沮丧,又何其冒犯。
但作为一本探讨增长命运的书,作者并不想只给读者提供一个历史VR游戏百科手册,它真正的危险和有力之处,是在这个弥漫着对创新魔力的乐观主义,对人工智能、海量数据、虚拟技术无限遐想,每一个初创公司都在憧憬改变世界的时代,公然宣称:互联网革命的重要性,至少是对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性,被过分高估了。这个戏剧性的转折和主流智能手机的出现与普及几乎完全同步。
进入新世纪,2006年之后摩尔定律开始出现减速的迹象,到2009年晶体管的倍增时间延长到了峰值8年。债务问题是美国经济的痼疾,美国的联邦政府债务在2038年将达到GDP的100%,与此同时,联邦医疗保险信托基金将在2030年,社会保障基金在2034年,预期达到零余额。